随着科技进一步的发展,人们还发现了它与其他碱金属及低熔点金属可以形成常温下的液态合金。比如 钠钾合金,其中77.2%的钾和22.8%的 钠,熔点为-12.3℃。它具有很高的比热和很宽的液化范围,因而也被用做核反应堆冷却剂。 钠、钾、铯制成的合金,在-78℃才凝固,是目前熔点最低的合金。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金属还原出来,金属钛就是利用 钠还原生产的。尽管 钠很贵,但由于它的强还原性,目前仍被用于稀有金属生产之中。体内, 钠离子维持着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导致人体的机能紊乱。据统计,人体 钠含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正常人血浆钠浓度为310-340毫克,为此,每个正常的人一天要摄取10-20克食盐来维持。
烧碱是氢氧化 钠的俗称,又叫苛性 钠,因为它的腐蚀性非常强,是两大强碱之一(另一强碱是氢氧化钾)。衣服上如果滴上烧碱,会很快烂成一个洞。滴在皮肤上,皮肤会腐烂。日子久了,甚至连盛烧碱溶液的玻璃瓶,也会被腐蚀、溶解,瓶壁上留下一个白色的圆圈。
在工业上,烧碱大量用来制造肥皂、人造棉、各种化工产品和精炼石油。炼钢和炼铝,也要消耗大量的烧碱!据统计,制造1000个铝锅,约消耗20多公斤烧碱。为使黑色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抗氧化膜,常常对金属工件进行发蓝处理。发蓝液就是以氢氧化 钠为主的钠盐的混合溶液。它的原理就是氢氧化 钠及亚硝酸 钠、硝酸 钠与金属铁作用,生成亚铁酸 钠(Na2FeO2)和铁酸 钠(Na2Fe204),再由亚 硝酸 钠相互作用生成四氧化三铁--即氧化膜。
另一个重要的钠的化合物是"纯碱"--碳酸 钠,俗称"苏打"。最初,人们是从一些海生植物的灰中提取苏打,然而,产量非常有限。现在,人们用食盐、硫酸与石灰石作原料制造纯 碱。我国化学工作者侯德榜先生,对制造纯碱的方法有重大的改进,创立了“联合制碱法”。纯碱是白色晶体,常用于洗濯,商业上称"洗濯苏打"。玻璃、肥皂、造纸、石油等工业都要消耗成千上万吨纯碱。至于"小苏打",则是碳酸氢 钠的俗称。医治胃病的小苏打片,"苏打饼干",便是用它的。小苏打是细小的白色晶体,微有咸味,常用作发酵剂,因为它受热或受酸作用,很易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蜂窝状。还有一个"大苏打",也是 钠的化合物--硫代硫酸 钠,又称"海波"。它主要用作摄影上的定影剂,因为它能与卤化银起化学反应,形成易溶于水的银络合物,冲走胶片上多余的感光剂,起定影作用。此外,也用于纺织工业上,用来除去漂白后多余的氧。
在分析化学上,硫代硫酸 钠是著名的还原剂。硫酸 钠,俗称"芒硝"(Na2SO4。10H2O),用于玻璃工业,在医药上用来做泻药。氢化钠是一种强的还原剂,能将水中甚至氨气中氢还原成氢气。过氧化 钠则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因此被用来作为航空或潜水时的供氧剂。还有一种含 钠的氧化铝材料,具有很高的电导,甚至与液体电解质的电导相似,利用它可以制成贮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关于钠的重要物质:食盐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 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过量摄入不仅使我们的舌头对盐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还会导致高血压,进而可能引发心脏疾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我国有句俗话叫“没盐没味”,意思就是觉得只要盐不够就没味,因此对盐的要求没有那么的严格,以至于到现在,很多成年人的舌头对盐的敏感程度降低,盐也就越吃越多。与此同时,盐用量离健康指标也就越来越远。其实盐是我们生活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一种食物添加料,吃太多的盐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容易引起很多疾病。
那么,怎么样吃盐才健康呢?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 钠 ,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过量摄入盐不仅使我们的舌头对盐的味道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还会导致高血压,进而可能引发心脏疾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将近有10%的心脏疾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死因可归咎于食盐摄入量过多,即每年约165万人因吃盐过多死亡。
盐可是我们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不防不行。在我国北方,人均每日要吃盐15到20克,在一百个人中基本上有十个人患有高血压;在南方,人均每日要吃盐12到13克,一百个人中也有将近七个人会患高血压。虽然感觉南方人吃得比较清淡,但这也比中国营养健康协会规定的每日用盐不超过6克的标准高得太多。因此,控制我们自己的吃盐量,势在必行。
怎么才能控制住吃盐的量呢?这里有几个小妙招可以供大家使用。其一,在做菜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葱姜蒜来提升味道,从而减少盐的用量;其二,我们可以适当的改变菜肴的风味,用甜、酸、辣来替代单一的咸,从而降低每日盐的摄入量;其三,多食用蔬菜本身就有强烈气味的蔬菜,比如番茄、洋葱、韭菜等,将这些菜和味道比较清淡的食物一起煮,同样也能够起到少用盐的效果。
盐尽量少吃才能健康,减少我们每日摄入盐的量,就要从清淡饮食入手,当然在前期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这样饭菜口味不佳,影响食欲,但只要我们的舌头习惯了,清淡的菜肴一样可口。
健康饮食,从减少食盐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