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热会是昙花一现吗?
2010年09月01日 09:54 来源:解放日报 任翀
[我要发表评论][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
评新而论
·中经评论:“春风送岗”,怎样更好“职”达幸福?
·中经评论:让冰雪经济滑上“高级道”
·“六小龙”爆火,为什么是杭州?
·文化消费成为驱动春节经济的硬核力量
·中经评论:期待人工智能带来更多惊喜
·中经评论:“值回票价”,可以再多些
“经”点热评
·热“雪”沸腾 共赴亚洲之约
·【新春走基层】期待年货经济“开门红”
·莫让泛滥的“水赛”成生意
·做好“网约护士”发展的“加减法”
·以规范执法让更多企业安心谋发展
·打造“新新”向荣的零售新生态
小小一枚徽章,从来没有那么热过。 “换徽章吗?”这句话,每天都会在上海世博园听到很多遍。参展方、游客还有服务保障人员,都爱上了徽章这一上海世博会的特别纪念品。据不完全统计,由主办方、参展方等发行的纪念徽章已经多达上千种,还有最新款式的徽章正要上市。在这种情况下,也诞生了一批“专业”的徽章迷,有的指望徽章保值升值,有的希望生产徽章能作为最新的掘金宝矿,还有的将徽章视作模仿简单、百试不爽的旅游纪念品……只是不知,这一阵徽章热,究竟是世博效应下的昙花一现,还是会带来无限商机? 生意跟着口碑走 “徽章看起来工艺简单,可真要打响品牌、做出品质,绝对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浙江如意礼品工艺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总经理陈慧告诉记者。浙江如意是本次世博会的特许经销商,其设计的世博徽章一套301枚,几乎涵盖了世博园内所有的展馆,被认定为官方授权发行最完整的一套徽章。 对于那些想通过徽章来“淘金”的企业来说,首先要通过品质树立起口碑。就拿世博会徽章来说,浙江如意推出的徽章并非简单地胜在数量多、展馆全,而是在于从设计到上市都有严格的品质控制。比如,这套徽章的设计者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斌,光画稿就花了1个多月时间,由专业人员将301个展馆用彩色素描的方式一一描摹下来,然后再进行徽章外形设计。而生产过程要经过制版、刻模、选材、抛光、电镀、滴塑、包装等多个环节,有25道工序。 事实上,能得到市场认可的徽章都经过多道工艺的考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徽章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徽章长27.5毫米,宽14.5毫米,厚1毫米,用铜材料制成,一枚小小的徽章上印有中英文志愿者字样,每个徽章背后还要印有独立的编号,要用到抛光、激光、移印等诸多制作技术,工艺相当复杂。 陈慧坦言,对企业而言,能有机会参与上海世博会或北京奥运会,是一种荣誉,对未来拓展市场也有帮助。但是,机遇只厚待有准备的头脑,只有生产出品质和内涵都经得起考验的徽章,才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在当地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口碑不佳而缺乏业务来源,导致“徽章梦断”。 此外,徽章的利润也远远不如想象的那么高。很多人以为,徽章个头小,也很少有使用贵金属的,成本价可能只有几元甚至几角钱。目前,品质中等的徽章售价多以每枚十几元、几十元的为主,看起来利润很高。但陈慧透露,徽章生意是真正的“薄利多销”,因为前期设计环节成本不低,后期销售又面临一层层的渠道费。最后到消费者手上的价格仍旧要保持二三十元左右的售价,所以生产企业的利润并不高,有些时候甚至只是为了“赚吆喝”。 人气跟着设计走 世博园内,最受欢迎的除了类似浙江如意生产的特许纪念徽章,就是由部分展馆、参展方自行发行,造型较为别致的纪念章;最难换出去的,是那种圆圆的表面画有一些图案、俗称“大饼章”的徽章。但记者发现,一些希望分得徽章产业一杯羹的企业依旧将眼光停留在“大饼章”上。在淘宝网上,有接近20万个徽章定制店,但80%以上都是“大饼章”。 “大饼章”的遇冷无疑给企业提了一个醒:别以为有个别针、能够称之为“徽章”的,就会有市场。徽章发行“大家”可口可乐公司的经验,或许能给出不少启示。 在上海世博会上,可口可乐公司是发行徽章最多的参展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6个系列、 42款纪念徽章。为了传播徽章文化,可口可乐馆最近还举办了一次“徽章派对”,不仅让众多徽章爱好者们分享了各自的徽章故事,而且带来了一些珍贵藏品,包括可口可乐在历届奥运会上发行的徽章。记者看到,这些徽章绝对颠覆了大家对徽章的常规认识:在可口可乐的设计中,徽章不仅仅是圆的、方的等标准造型,也可以是一辆小轿车、一个可乐瓶,更可以将好几个徽章组合起来成为一个主要的造型——比如,这次可口可乐馆送给民间评选出“世博徽章达人”的礼品,就是一组可以拼成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的限量版徽章。此外,徽章也不是平面的,可以拥有叠加、旋转等立体造型。难怪发行以来,好几个系列的徽章已经售罄。 很多企业为了让徽章能突出自己的形象,容易忽视徽章原本的造型美,但可口可乐在其多年的徽章设计中,非常注重企业文化与徽章造型的结合,通过完美的设计来实现招揽人气和宣传自己的一举两得。可口可乐中国公司首席运营官鲁大卫介绍,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推出了“奥运日志纪念章”,首枚纪念章上红色帷幕后隐隐露出的祥云,代表了对北京奥运会的祝福和迎接奥运的喜庆气氛,方寸之间就能让人感受到开幕式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而整届奥运会上,可口可乐陆续推出17枚“奥运日志纪念章”,都是以北京奥运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地标建筑等元素为主要内容,最终集齐17枚则可拼成可口可乐经典的弧形瓶造型。这种设计手法既激起了收藏者的好奇心,也成功推广了企业形象。 商机跟着创意走 随着世博园内的徽章越来越热,世博园外也出现了各种跟风现象:卖衣服的,要配徽章;卖日用品的,要送徽章;旅游景点,更是少不了徽章。但是,徽章带来的商机绝不限于生产、销售这两个环节。展开想象,可以发现徽章可以上下延伸出很多新的产业行业。 第一个,是徽章设计。被称为贝宁“徽章大王”的维吉尔也是本届世博会上的热门人物,连续收集了三年世博会徽章的维吉尔,已经拥有上万枚藏品。但记者发现,维吉尔不仅热爱交换徽章、收集徽章,也会设计徽章。在他与别人交换的徽章中,有不少是自己的设计作品。维吉尔说,一枚好的徽章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设计,能够纪念特殊的日子。比如,这几天他就在研究怎样把上海世博会与下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米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枚独一无二的“迎接下一届世博会”徽章。维吉尔说,在徽章领域,真正的设计师还不多,只有优秀的设计师才能创造出值得收藏的徽章。 第二个,是徽章交流。如今,交流徽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交流场所、交流方式却成为徽章迷的烦恼。虽然世博园是一个徽章交流的大舞台,但对很多徽章迷来说,在后世博时代,去哪里交换徽章、怎样交换徽章就会成为新的问题。徽章就像邮票、纪念卡一样,需要通过展示、交流、交换甚至交易,才能进一步显示其收藏价值。如果能为徽章迷提供相关服务场所,未必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第三个,是徽章展会。上海世博会究竟有多少徽章,即使不是徽章迷,很多游客也会很有兴趣了解;而在上海世博会以外,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徽章值得欣赏,也是等待解答的问题。这些,都呼唤着徽章展会。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些企业已经进行实践,比如可口可乐就在北京奥博会中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可口可乐奥林匹克官方纪念章交换中心。这个总面积570平方米的中心不仅为徽章迷提供了交流空间,还特别设有自1928年到2006年的可口可乐奥运会纪念品实物展。从参观者反馈情况看,欣赏这些展品时,仿佛感觉步入了时光隧道,能从另一种角度追忆历届奥运会。
(责任编辑:年巍)